抖音知名母婴类博主「泡泡阿姨」近日陷入舆论风暴,被曝其人设虚构、内容“精准割韭菜”、私下生活与平台形象严重不符。事件迅速在微博、小红书和豆瓣育儿圈引爆,“母婴区最大塌房”一度冲上热搜第一。
【一】人设崛起:温柔“早教妈妈”吸粉600万
「泡泡阿姨」起初以“陪玩式早教”“科学喂养记录”“儿童心理共情教学”等视频获得大量年轻家长青睐。她常穿着居家服、戴眼镜出镜,以温柔语气讲述育儿心得,被称为“互联网育儿模板”。
其代表性语录如“孩子不是训练的机器,而是我们的小镜子”、“做妈妈不是付出全部,是与自己和解”,广泛传播于各大社交平台。
据平台数据显示,她在2024年下半年成为抖音母婴类博主Top3,带货链接转化率行业领先,月营收超300万元。
【二】爆料起因:前助理匿名发帖“太假了”
7月24日晚,一篇名为《我在泡泡阿姨身边两年看到的真相》的长帖登上豆瓣热榜。发帖人为其前助理,自称“从全职妈妈信徒变成她的团队员工”,揭露如下内容:
- 所有“亲子互动视频”中的孩子并非她亲生,而是与育儿品牌合作招募的“短拍宝宝”;
- 部分“育儿场景”是专门搭建的样板房,脚本精确到孩子翻身几秒后做出反应;
- 泡泡阿姨本人在公司私下说:“做母婴就是卖共情,她们愿意信就得继续演。”
此帖引发巨大关注,网友怒批其“以母爱为噱头”、“消费焦虑情绪做生意”。
【三】团队回应失误,反被扒出更多“黑料”
7月25日上午,「泡泡阿姨」所属MCN“光子家庭”发布声明,称助理所言不实,视频中孩子为亲戚、所有内容“真实记录”。
然而,网友迅速扒出疑点:
- 视频中孩子更换频繁,年龄不符连续性;
- 视频发布时间与所谓“育儿年限”严重不匹配;
- 曾在小红书合作推广“亲子情绪玩具”的文案竟与另一位亲子博主高度雷同。
还有一位前拍摄场务曝光:“根本不是她家,都是影棚。她每次拍完就直接换上露肩裙走人。”
【四】商业地图曝光:育儿只是“流量入口”
随着调查深入,有网友通过企查查发现,泡泡阿姨实际控制公司6家,其中3家主营“女性焦虑管理课程”“社群私域转化”、1家注册为“数字心理咨询平台”,其最大投资方为MCN圈头部资本“杉火资本”。
据业内人士透露:“她早期就是被设计为‘母性人格IP’,团队的产品模型是从‘宝宝成长记录’向‘母亲情绪付费’过渡。”
简言之,泡泡阿姨的成功,是一场精密的情绪投喂商业实验。
【五】粉丝信任崩塌,品牌急割席
随着真相曝光,众多曾与其合作的母婴品牌宣布终止合作,包括某知名早教平台、母婴保险服务商、婴儿辅食品牌等。
大量粉丝在她视频下评论:“我曾以你为榜样,现在觉得被玩弄了”、“你不是母亲,是商人”。部分用户晒出过往购买记录和打赏截图,开始联合维权,并举报至抖音平台与工商管理。
有情绪博主总结:“这是AI时代最冷的一刀——用演出来换真心。”
【六】平台动向:账号限流,标签消失
7月26日,「泡泡阿姨」账号发布的视频播放量暴跌九成,评论区关闭。平台页面中其“母婴育儿”分类标签已被移除,疑似遭遇限流处理。
抖音方面未正面回应,但据媒体报道,其背后MCN光子家庭正在接受平台专项内容审核,“疑似违规内容”多达53条。
【七】反思声起:“真实博主还活得下去吗?”
该事件也引发整个育儿博主圈的反思。有真实宝妈博主发帖感慨:“我们一条视频拍五天没点赞,人家搭个场景就月入百万。”
营销专家指出,母婴博主市场长期处于“感性导向+信任兜售”模式,极易被包装成情绪IP,未来平台需要加强“内容标注机制”。
结语:
“泡泡阿姨塌房”,不仅是一场个人危机,更是一面镜子,照出当下平台生态中“共情经济”与“真实内容”的撕裂。
吃瓜群众吃的是瓜,信任塌的却是真心。愿每位真心记录生活的妈妈,都不会被算法与人设吞没。
本事件仍在持续追踪中,敬请关注“吃瓜网母婴塌房观察”专题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吃瓜网 - 今日大瓜热爆料|黑料合集实时更新|吃瓜群众的第一现场 » 抖音网红「泡泡阿姨」塌房实录:母婴区天花板?还是人设骗局?